法國 France
全名 |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通稱法國

|
領土 |
674,843平方公里 |
方位 |
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安道爾和西班牙接壤,與英國隔英吉利海峽而望 |
人口 |
6千6百萬人 |
首都 |
巴黎 |
最大城市 |
巴黎 |
官方語言 |
法文 |
主要宗教 |
天主教 |
道路通行方向 |
靠右行駛 |
家用電源 |
電壓:230 V
插座:C、E(法國 / 波蘭)
頻率:50 Hz
 
|
法國概覽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通稱法國,國際代碼為FR,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安道爾和西班牙接壤,與英國隔英吉利海峽而望。法國面積55萬平方公里,是歐洲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工業、農業皆發達。
法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之一,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戰敗,但在國際上仍有一定的影響力,因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議案擁有否決權。法國亦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八國集團之一和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亦是《申根公約》的成員國。
法國地理面積約67萬平方公里,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西部和東部地區屬西歐平原,法國在此瀕臨英吉利海峽、地中海和大西洋。南部地區有庇裡牛斯山同時也是法國與西班牙的國界,東南部是阿爾卑斯山脈,中南部還有中央高原。主要的河流有羅亞爾河、羅訥河、隆河和塞納河等。
法國河流眾多,便於航行。巴黎的塞納河左岸涵蓋了塞納河畔一個整體的扇形區域。在巴黎市區內如果乘船由塞納河順流而下,船首左側所展現的巴黎左岸風光。塞納左岸是巴黎建市之初的見證人,它的腹地集中了巴黎城創建初期的歷史遺迹。

經濟概況
法國經濟結合了現代化的資本主義經濟以及政府干預。政府在各個行業的主要版塊依然有重要影響;在鐵路、電力、航空和電訊企業,政府還擁有主要的控制權。從1990年代初開始,法國政府就一直在逐漸放寬對這些版塊的控管,並正在緩慢地釋出在法國電信、法國航空以及保險、金融、國防企業的控股份額。除此之外,肥沃的田土、先進的技術以及政府的補助使法國成為西歐領先的農業生產的國家。
作為八大工業國之一,法國名義上的國內生產總值排行第六或第七。[1] 法國與歐盟其餘十一個成員國在1999年1月1日開始使用歐元,到2002年才全面取代法國法郎(₣)。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法國在2004年是世界上第五大出口國家、第四大製成品入口國。2003年,法國是經合組織中第二大接受外國直接投資的國家,投資總額大約470億歐元。同年,法國公司的境外投資總額達573億歐元,僅次於美國的1738億歐元,超過了英國的553億歐元,在經合組織中排行第二。根據經合組織2005年的數據,法國是八大工業國中生產力最高的國家。
農業概況
法國畜牧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較快。80年代初畜牧業和種植業的產值比重大致保持在55%和45%左右。另外農場平均規模不斷擴大,根據1980年度農業普查,平均規模已經超過25公頃。這些大農場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
畜牧業集中在諾曼底、布列塔尼和中央高原。中央高原以養牛業為主,布列塔尼以養豬為主,西北部則以養羊為主。當地養禽業較普遍,鵝肝就是有名的出口食品。
農業方面,法國盛產小麥、大麥、玉米、葡萄酒、酪農產品、糖製品、水果及蔬菜等等。
文化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法國在遠久的歷史中,就一直夾雜著古羅馬古典的文化氣息和以前被認為「蠻族」的法蘭克、哥德人和高盧人的文化特色;事實上, 最近三四百年, 法國文化都是歐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點在後來瀕臨羅馬帝國滅亡的3世紀到4世紀彰顯得更為鮮明:法蘭克地區的蠻族群越境進入古羅馬在現今法國的疆界中進行軍事政治和文化習俗等等領域上的入侵,再加上基督教得到在羅馬帝國的合法地位甚至國教地位;種種原因為這一文化糅合的色彩進一步推進羅馬帝國法蘭克地區行省而產生出嶄新的「法蘭西文化」提供了客觀、有利和大勢所趨的條件。
文化糅合這一點不僅能從當時4世紀羅馬帝國法蘭克行省的市鎮和村莊生活中看到——古羅馬式的建築與新興蠻族風味的基督教堂興起、蠻族生活方式進入羅馬人體系中等等;甚至連羅馬帝國官方的軍隊管理形式也受到了法蘭克文化客觀上的「入侵」——法蘭克、斯拉夫和德意志人的大量移民改變了羅馬軍團在軍營裡面的管理和訓練形式。
種種客觀的歷史跡象綜合起來,法蘭克與古羅馬的文化是相糅合而產生出嶄新的中世紀文化,法蘭西文化又在中世紀主流文化中擔當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古羅馬文化與法蘭西文化平等地相輔相成:法蘭西受到古羅馬文化渲染而演成文化同化或是進步,而古羅馬又從法蘭克的大量移民中領會到了蠻族訓練軍隊和管理民眾的方式甚至是他們的文化特徵,從而鞏固羅馬帝國對人民的統治。
部分資料參考網路,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刪除,謝謝
|